English

“瞌睡病”也遗传

1999-01-3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康健

春夏之交的一天,济青高速公路上,往来的车辆飞速行驶。突然,一辆五十铃货车在公路上扭起了“秧歌”,最后撞毁护栏,翻进路旁的沟里。幸亏它后面的一辆桑塔纳司机发现了前方的异常情况,立即减速刹车,才避免了连锁性车祸的发生。当人们把肇事司机从驾驶室里拖出来时,发现他到处是伤,立即将他送往最近的医院。待他完全清醒,交通人员开始对肇事原因进行调查。

“你的车为什么在公路上‘扭秧歌’?”“可能是打瞌睡。”“你晚上没睡觉?”“晚上睡得挺好!”“那为什么?”他支吾了半晌才说:“可能是瞌睡病犯了。”“你竟瞎说!哪有什么瞌睡病……”其实,这位肇事者并未瞎说,后来的调查证实他确有“瞌睡病”。

这名司机叫赵东海,是莱州人。根据他提供的线索,来到他读书的中学调查。那里的老师们对赵东海这个名字印象不深,可一提起他的外号“迷糊”,立即启动了老师们记忆的闸门。语文老师说:“每节课都要提问他几次,为的是驱走他的睡意”;历史老师说:“我的课多半是让他站着听,有时他站着还睡着了”;体育老师最有感触,说这位“迷糊”学生竟能在体育课的操场上倒头便睡,不管别人足球踢得多么激烈。

调查人员来到赵家,憨厚的东海父亲哭诉说:“都怪我呀!我明明知道孩子有瞌睡病,不该开车!可就是没挡住!这可好,差点把命搭上!”东海的父亲说:“我就是因为有迷糊病,几次睡倒在车床旁,险些出大祸,最后被调出车间……”

奶奶从里屋出来说:“根子在我这里。”说着她露出了瘢痕挛缩的右手:“你们看,这就是做着饭睡着了,伸进粥锅里烫伤的。”

其实,人们很早就发现某些瞌睡病有家族遗传性特点,不分男女,家族成员中有半数人可有发病风险。其诊断标准为:1.白日瞌睡伴猝倒、睡瘫或睡前幻觉;2.清醒时脑电图正常,但睡眠潜伏试验在3分钟内出现快动眼睡眠;3.血清中特殊的组织相容抗原(HLA-DR2)阳性(注:病人100%,正常人25%)。

交通部门根据这一诊断排除了酒后开车,对赵东海给予从轻处理,并规定今后凡有类似瞌睡病者,一律不准开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